当前位置:知足养生网 > 养生常识 > 正文

中药大黄的功效

导语:1、大黄的功效和作用大黄南大黄,牛舌大黄。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ex Balf。蓼科或大黄属。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和根厚,黄褐色。茎疏生短柔毛,具紧密的节,中等空。基生叶有

1、大黄的功效和作用

大黄

南大黄,牛舌大黄。

大黄.

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干燥根和根茎。ex Balf。蓼科或大黄属。

高大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和根厚,黄褐色。茎疏生短柔毛,具紧密的节,中等空。基生叶有一个肉质厚的长柄,和叶子的长度差不多。叶子呈圆形或椭圆形,手掌较浅。叶为大齿或宽三角形,基部略呈心形。上部靠近静脉呈乳头状,下部具柔毛。茎生叶小,互生,短柄;托叶鞘状,膜质和密被短柔毛。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花被黄白色;花梗细长,中下部有关节;花被片6,2轮,内轮稍大,椭圆形;9枚雄蕊;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有3条棱,沿棱有翅,顶部略凹,基部略心形,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山林边缘或草坡,野生或栽培。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地。

在晚秋茎叶枯萎或第二年春天发芽前,挖好,去掉细根,刮掉外皮,切下花瓣或瓣片,穿绳晾干或直接晾干。

它是圆柱形、圆锥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厘米,直径3~10厘米。除了皮肤干净外,表面为黄褐色至红棕色,部分可见白色网状纹理,其余皮肤为褐色,有许多绳孔和粗糙的皱纹。质实,部分中心略软,切面淡红褐色或黄褐色,呈颗粒感;根茎髓宽,环内有星或星散;根木发达,放射状纹理,形成层明显,无星点。香、苦、微涩,嚼起来发粘,有沙粒感。

性寒味苦。属于脾经、胃经、大肠经、肝经、心包经。

泻热通便、凉血解毒、化瘀通经。属于泻药分类的攻药。

用量为3-30克,煎服。可用于治疗实热便秘、积滞腹痛、腹泻、湿热黄疸、血热、目赤、咽喉肿痛、肠痈、疔疮、血瘀闭经、跌打损伤。外用可用于治疗水火烧伤和上消化道出血。

泻下成分为结合蒽醌苷,抑菌成分为游离蒽醌。大黄不含大黄酸,可以作为区分假冒伪劣产品的依据之一。动物实验表明,该提取物具有止泻、抑菌、止血、促进胆汁分泌、降血脂、降血压和抗肿瘤的作用。

凡不满意表证、血虚气弱、脾胃虚寒、无实热、气滞血瘀、分娩前后者,均应慎用。

2.大黄的药用价值

便秘停滞。本品有很强的通便作用,能净化肠胃,推陈出新。是治疗积滞型便秘的重要药物。因其寒结苦寒,善解暑,故热盛便秘尤宜。常与芒硝、厚朴、枳实配伍,以增强泻实攻积的能力。用于治疗阳明腑,如大承气汤;大黄量轻的话,可以配合麻籽、杏仁、蜂蜜等润肠药使用,这样下法力会有所缓解,比如麻子仁丸。内热者,气虚者,宜与补药相结合,标本兼治。对于热蕴气血不足者,可与人参、当归等药同用,如黄龙汤;对于热滞者,可与麦冬、生地、玄参等配伍。,如增液承气汤;对于脾阳虚型便秘,宜与附子、干姜配伍,如温脾汤。

血热呕,眼睛红,喉咙肿。本品味苦,可泄上炎之火,有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效。常与黄连、黄芩同用,治疗血热吐血、鼻出血、咯血,如泻心汤。现代临床单用大黄粉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较好。若与黄芩、栀子配伍,还可治疗目赤、咽喉肿痛、牙龈肿痛等。,比如葛亮粉。

热、疮、烧、烫伤。本品可内服,也可外用。口服可以清热解毒,通过其下泻和通便作用,可以释放热毒。对于热毒引起的痈疖,常与金银花、蒲公英、连翘配伍。治肠痈腹痛,可与丹皮、桃仁、芒硝等配伍,如大黄牡丹汤。外用本品可泻火解毒,凉血消肿,治疗热毒痈疖。如用于治疗乳痈,可与粉草一起研磨,用酒煮成金黄色粉末;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糜烂,以枯矾为末擦拭患处。治疗烧烫伤,可以单独使用散剂,也可以配合地榆粉,在患处涂抹香油。

血瘀证。本品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既能化瘀,又能清热化瘀,是治疗血瘀证的常用药物。对于产后腹痛恶露不绝,常与桃仁、土鳖虫配伍,如下:血瘀汤;对于血瘀闭经的女性,可与桃核、桂枝配伍,如桃核承气汤。对于跌打损伤和瘀血肿痛,常与当归、红花、穿山甲等配伍,如复元活血汤。

湿热痢疾,黄疸,淋证。它具有通便和引导湿热外出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蕴结。如治疗肠道湿热蕴结型痢疾,可单用大黄有效,或与黄连、黄芩、白芍同用;湿热黄疸,常与茵陈、栀子配伍,如茵陈蒿汤。治湿热淋证,常与慕童、车前子、栀子等八正散同用。

此外,大黄还能“破痰”,疏通脏腑,降湿降浊。用于被老痰所阻,因呼吸困难、便秘而不能躺下者,如碣石滚痰丸。

3.大黄辨别真伪

大黄又名降君、黄亮,是蓼科大黄属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根茎。每年9月至10月,选择生长3年以上的植物,挖根,剪去茎、叶、枝,刮掉粗糙的表皮和顶芽,风干、烘干或切片晒干成药。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破滞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热盛、谵妄、食饱、初泻、胃急、积滞闭经、积劳成疾、发热多、目赤、吐血、出血、阳黄、浮肿等引起的便秘

大黄的品种很多,可以分为北大荒和南水两大类。北大荒是大黄和党项的干燥根茎,主要包括西宁大黄和泉水大黄;南大黄,又名川大黄、马蹄大黄,是药用大黄的干燥根茎,两者均有药典记载。市面上的大黄赝品很多,都是一家的,比如西藏的大黄,河套的大黄,华北的大黄,天山的大黄,忻州的大黄,地方的大黄等等。这些品种未列入药典,不能作为药用大黄。

正宗大黄:

西宁大黄多加工成圆锥形或腰鼓形,俗称“蛋姬”;大黄一般长,切成块,大圆形的往往纵向切成块;南大荒多切成段,形状像马蹄铁。西宁大黄是大黄的上品,外观黄褐色,白色菱形网状纹理,俗称“锦纹”,有时呈菊花状螺旋状“星点”;质地坚硬,横截面黄棕色,颗粒状,俗称“高粱碴”,稍油,有时可见深色弧面层,外围附近可见放射状的橙红色射线,髓内紫棕色星紧密排列成圆形,有黄色至棕红色曲线;它闻起来有一种特殊的味道,尝起来又苦又涩。泉水大黄和南大黄质地较松,内色较西宁大黄淡,锦纹不太明显,断面星点也呈环状排列。其他特点类似西宁大黄。

假大黄:

品种很多,形状不同,表面颜色也不同。藏大黄、河套大黄呈圆锥状,外观红棕色、黄褐色;华北大黄、天山大黄、心叶大黄呈圆柱形,外观为黄褐色、褐色或深褐色。忻州大黄多加工成椭圆形块状,表面呈褐色。大部分截面没有正宗特征,大部分截面没有星点;道地大黄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但大部分都是气温和,口微苦,味微涩。

4.大黄的作用及禁忌症

大黄是中药,不同配伍作用不同。但是,我们需要提醒大家,大黄这种中药,服用不当会影响健康。我们来看看大黄的作用和禁忌。

大黄的作用

大黄,别名川军,将军,一味中药。味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我国中医非常重视大黄,与人参、附子、熟地并称“四驴孔”,推之为“医学上的张飞”。大黄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利胆退黄。对火红眼、湿热黄疸、食积、腹泻、实热便秘、吐血、出血、血瘀、闭经等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以炒炭止血为宜。但由于其止痛散寒的猛性,女性在分娩前后及体弱者慎用。

从宫廷医村、医家著作到民间药方,从内服配伍到外用炮制,大黄以其泻热、通便、止痛、破积、祛瘀的功效受到医生和患者的赞誉,其剂型包括汤剂、散剂、丸剂、洗柳、膏剂等。此外,大黄茶和黄酒也是最好的保健产品。

那么,吃大黄有哪些禁忌呢?

服用大黄的禁忌

一般人比较适合每次1 ~ 5克;脾胃虚弱、虚寒者不宜服用;不要过量服用,更不要长期服用。

用本品通便,煎服后使用,或用开水浸泡汁液,否则药效会减弱。

服用大黄后,其色素会从粪便或汗腺中排出,所以尿液和汗液会出现黄色。另外,哺乳期妇女服用后,婴儿吸吮乳汁,可能会引起腹泻。所以哺乳期女性不宜服用。由于本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所以在分娩前后及经期一定要慎用。

除了大黄引起的胃肠道反应外,据报道,2例老年患者因长期使用大黄苏打片,每天15-21片,出现严重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降至5-5.6g,经减少剂量和补充铁等维生素C后恢复正常。通过对炭粉在肠道内的运输时间和排泄时间的研究,以及肠道水分的测定,证明大黄是一种大肠导泻剂,铁主要在大肠内吸收。认为缺铁的原因可能是大黄通便干扰了铁的吸收;大黄鞣酸可能与Fe结合形成不溶性络合物,阻碍吸收;苏打中和胃酸;它干扰铁和维生素C的螯合作用,阻碍铁的吸收。另据报道,一名哮喘患者服用4片大黄苏打后出现皮肤瘙痒和红斑,经斑贴试验证实为大黄致敏。

5、大黄粥

粥的配方是大黄10克,大米100克。

烹饪方法:选择大黄,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泡5-10分钟,然后加水煎煮,得到汁液备用。淘米,加些清水,煮粥。煮好后加入大黄汁煮一两次。或者将大黄2 ~ 3克研成细粉,加入粥中服用,每日一剂。

功效:润肠通便,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清热祛湿。

适应:适用于热毒过盛、热毒便秘、跌打损伤、症状积聚、湿热黄疸、小便涩涩。

粥义解释:大黄,又名将军、金文、川军、九军等。,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黄或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或根茎。

中医认为,大黄性苦性寒。其入脾、胃、大肠、心、肝经,具有泻下攻积、泻火解毒、活血化瘀、清湿热的作用。本品能清洁肠胃,促进衰老,推陈出新,治疗积滞便秘必不可少。因其苦寒结,善泻热,故最适合治疗热毒便秘。《本草纲目》中说“肌肤下淤血闭,寒热交结,破疙瘩团,为饮而留,为食而留,清洁肠胃,推陈出新,利水谷,调理消化,平复五脏”。《药华夷》云:“大黄味重浊,直下低层气,去而不守,有斩而夺之力,故称将军。专治心腹胀满,胸胃积热,痰多,淤血闭经。遮热阴,内结,可用此开导阳邪,促涩滞,独胜表现。”。药理研究表明,大黄的主要成分是蒽醌衍生物,总量约为3%-5%,其中大部分是合并的,是治疗腹泻的有效成分。腹泻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肠内,可增加中、远端结肠的张力和蠕动,不妨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由于含有单宁,有收敛作用,腹泻后常出现继发性便秘。本品能清湿热,使湿热出便。所以常用于湿热黄疸,小便不整。煮粥服用可以限制大黄的凶猛,缓解其药性,健脾养胃。

注意事项:

1.本品攻效强,易伤正气,非实证不宜选用;

2.一般生大黄有强烈的腹泻,想发作的要生用,或晚用,或水煮;酒大黄,取酒性起,长于清上之热,多见于邪热见上之病;大黄制剂腹泻慢,血液循环好,多用于瘀血,不宜发作;大黄炭,以止血闻名,多用于出血性疾病;

3.女性应慎用或在分娩前后、经期和哺乳期避免使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知足养生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zzkailu.com/changshi/37462.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手汗多是什么原因 下一篇: 宝宝胎毛一定要剃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