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点面结合,让作文活起来!
是不是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老师布置了一篇活动作文,你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却不知道怎样下笔???写出来的文章要么全是“大场面”缺少细节,要么只有“小细节”缺乏整体感?别担心,今天就来解决这个痛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正是让你的作文既生动又全面的金钥匙。尤其像??包汤圆这样的集体活动??,简直是为点面结合写法量身定做的绝佳素材!
??什么是点面结合写法?
单来说,“面”就是对活动整体情况的概括性描写,比如活动现场的整体气氛、大家的共同表现。而“点”就是抓住活动中最突出、最精妙的个别现象或人物进行细致刻画。这就好比拍摄一部电影,既要有壮观的航拍全景镜头(面),也要有捕捉人物细微表情的特写镜头(点)。两者结合,文章才能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生动感人。
??包汤圆活动:点面结合的完美舞台
汤圆这样的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本身就充满了??温暖的集体气氛??和??有趣的个人体验??,是运用点面结合写法的绝佳场景。
?
?“面”的描写(整体场面)??:
???环境气氛??:可以描写活动场地的布置——“教室里的桌椅被重新排列,中间留出了一大片空地。讲台上摆满了糯米粉、豆沙馅、水盆等材料,空气中仿佛已经飘起了淡淡的糯米香。”
???整体气氛??:可以概括同学们的表现——“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有的好奇地摸摸面团,有的迫不及待地洗好手,端坐在座位上,互相交谈着,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
?
?“点”的刻画(个体特写)??:
???聚焦人物??:详细描写一两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同学。比如:“我们桌的奶奶先做示范,只见她熟练地将小面团搓圆、捏扁,再用木棍挑一点豆沙馅包进去,手指灵巧地收紧口子,再在手心轻轻一搓,一个圆润光滑的汤圆就诞生了。”
???个人体验??:一定要写你自己!你的动作、你的心理活动、你的小失误或小成功。例如:“我学着奶奶的样子,小心翼翼地把馅料放进去,可是用力过猛,豆沙馅居然从另一头挤了出来,惹得同桌哈哈大笑。我不甘心,吸取教训少放点馅,终于,一个虽然不太圆但完好无损的汤圆在我手中诞生了!”
???有趣花絮??:捕捉活动中那些可爱的意外瞬间,这能让文章更诚实有趣。“再看看其他人:刘雨顺不小心把蛋糕弄到了地上,正在尽力‘补救’中;袁璟昊觉得自己做得不好看,干脆把材料搅在一起吃了下去……”
?让你的点面结合更出彩:实用技巧
握了基本技巧,再来点小技巧,让你的作文瞬间提升一个档次!
1.??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只写“他很认真”,要写出他怎么认真——“他眉头微蹙,眼神紧紧盯着手中的面团,仿佛在完成一件艺术品,连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也顾不上擦。”
2.??调动多种感官??:写作时别忘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视觉:汤圆白白胖胖的样子。
?听觉:同学们的欢声笑语、厨具的碰撞声。
?嗅觉:糯米粉的清香、豆沙的甜香。
?触觉:面团粘手又柔软的感觉。
?味觉:煮好后尝一口的软糯香甜。
3.??真情实感最动人??:写出你最诚实的感受和心情变化,从期待到手忙脚乱,从挫败到成功后的喜悦,最终吃到自己包的汤圆时的满足和骄傲。
??600字范文结构参考
心字数不够或超了?按照这个框架来,轻松搞定600字!
段落
内容建议
大致字数
??开头??
简单交代活动时刻、地点、起因,用一两句话渲染气氛。
约50字
??“面”的描写??
描绘活动的整体环境、气氛,同学们的大致情况和情形。
约100字
??“点”的刻画??
详写指导者(如老师、家长)的教学经过,一两个同学的趣事,??重点写自己的操作经过、心理活动和结局??。
约300字
??高潮与感受??
写汤圆下锅、煮熟、分享的经过,并抒发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如劳动的高兴、传统文化的魅力、团结协作等)。
约100字
??小编觉得??
天然收束,点明主题,表达情感或期待。
约50字
??独家心得:从“写好”到“写活”
我个人的写作经验来看,??点面结合??之因此有效,是由于它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先整体感知,再局部聚焦。要想真正掌握它,??唯有靠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体会??。下次参加活动时,不妨有觉悟地让自己“跳出来”一会儿:深呼吸,用眼睛扫视全场,记住那些鲜活的画面和声音,这就是你的“面”;再弯下腰,聚焦于一双忙碌的手、一个专注的表情、一次有趣的对话,这就是你的“点”。??当你积累的“点”和“面”足够多时,下笔就会如有神助??。
信怎么样?经过上面的分析的讲解和技巧,你已经对怎样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好包汤圆这类活动作文有了清晰的思路。??记住,好的作文源于诚实的生活和细腻的观察??。快拿起笔,把你记忆中那些多彩的活动,用“点面结合”这支神奇的画笔,生动地描绘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