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被尘封56年的青春记忆
“外公的秘密”究竟是什么?南京邮电大学学生王雪雁在外公陈东平去世后,才从他留下的日记中揭开了这个谜底。这位普通的老人,曾经是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一名通信兵,参与过新中国第一颗导弹核武器的发射试验。由于职业的独特性,他将这段”青春的秘密”整整隐藏了56年,直到生活的最终时刻才向家人透露。
清明节前夕,王雪雁翻开外公泛黄的日记本,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只是个人的回忆,更是一代人的家国情怀。”是党给了我的一切,我要把一切都献给党,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1966年10月18日,陈东平在日记中写下的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写照。
重返酒泉:半个世纪后的电报声
2017年,随着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的开放,陈东平终于向家人坦白了自己的身份——他曾在那里担任通信兵长达8年。2018年,在家人的陪同下,80岁高龄的陈东平重返故地,时隔50多年再次坐在电报机前。让人惊叹的是,他的手指依然灵活,32分钟的电报练习一气呵成,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王雪雁从日记中感受到了外公当时的激动:”干事带领我们参观了电报站机房,并动手发了32分钟的电报练习。此举动赢得了在场领导和报务员的喝彩!”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那个年轻的通信兵又回来了。外公的秘密不再是秘密,而是一段值得骄傲的历史。
未完成的约定与永恒的灵魂传承
“外公说还有很多故事没讲过,等我放假回家慢慢听。”王雪雁回忆起2020年4月的那次对话,眼中闪烁着泪光。可惜这个约定永远无法实现了,陈东平因突发心脏病离世,带走了许多未讲完的故事。留给王雪雁的,只有那一本本记录着外公想法的日记。
“一个人如果以解放全人类为目标,就会全心全意把职业做好。如果只是追求物质享受为目标,就必然斤斤计较报酬的几许。”这段话成为了王雪雁最珍视的灵魂遗产。退伍后的陈东平选择成为一名乡村教师,退休后仍留在村里服务,过着极其朴素的生活。”外公的衣服只有那么几件,但他灵魂非常富足。”王雪雁这样描述道。
无名英雄的灵魂延续
外公的秘密不仅改变了王雪雁对家人的认识,更影响了她的人生观。在南邮求学的日子里,她将更多时刻花在读书上,成绩名列前茅。”我会沿着外公的使命,走好自己的奋斗之路。”王雪雁坚定地说。
巧合的是,南京邮电大学首任党委书记秦华礼与陈东平有着相似的人生轨迹——都曾是一名通信兵,退役后投身教育事业。如今,南邮正通过挖掘这些身边的红色资源,让学生们从中汲取灵魂力量。”我们强化榜样引领影响,用身边事影响身边人。”学工处副处长王晶介绍道。
外公的秘密终于被揭开,但它所承载的灵魂永远不会消逝。在安宁年代的今天,这些无名英雄的故事提醒着我们:有一种奉献叫默默无闻,有一种忠诚叫一生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