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追梦,小康路上的青春见证
“00后”的你是否想过,自己正身处一个辉煌的历史节点?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后,中国正迈向更高水平的进步。这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活动,正是让青少年用笔尖记录时代变革的绝佳机会。从《诗经’里面”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朴素梦想,到如今”经济更加进步、民主更加健全”的全面小康,我们这一代人既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你眼中的快乐小康是什么模样?是家乡新修的高铁站,是爷爷奶奶领到的养老金,还是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
写作角度:从生活细节看小康变迁
怎样让”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脱颖而出?专家建议从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你可以写外婆家从土房到小楼的变化,写爸爸手机里的移动支付怎样取代了钱包,甚至写疫情期间的网课怎样打破地域教育壁垒。比如有位小作者就生动描写了”奶奶的三部手机”:老年机接电话、智能机刷抖音、平板电脑追剧,一个细节就折射出科技惠民的温暖故事。记住,最打动人心的往往不是宏大叙事,而是那些”舌尖上的小康””书桌边的快乐”等诚实生活片段。试着问问自己:五年前和现在,你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哪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
参赛指南:这样写更容易获奖
参加”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要注意三大要点:开门见山说,避免写成口号式的赞歌,要用具体事例说话;接下来要讲,可以对比手法突出变化,比如用老照片与现状对照;最终,中学生不妨加入适度思索,比如”小康之后我们还要追求什么”。大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三个组别,字数要求分别为500字、800字左右。特别提醒:8月20日截稿前,你还可以通过扬子读写网参加”网络人气PK”,点赞数前十名能直通终评!往届获奖作品中,有篇《妈妈的记账本》就因细腻记录家庭消费升级经过而广受好评,这种”小账本反映大时代”的写法值得借鉴。
拿起笔吧,让文字成为时代的注脚
这场”百年追梦全面小康征文”不只是一场比赛,更是青少年与民族对话的独特方式。当我们书写脱贫攻坚的感人故事,记录家乡街巷的焕然一新,其实也在定义着自己这代人的灵魂坐标。就像大赛主题”追梦成长”寓意的那样,小康不仅是物质丰裕的结局,更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经过。你的作文,或许会成为未来大众领会这个时代的珍贵文本。还等什么呢?登录扬子读写网投稿吧,让你的文字成为百年小康路上闪亮的青春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