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知识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赏析与教学要点

开篇介绍:《古诗三首》的独特魅力

翻开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第一课《古诗三首》就为我们呈现了三首风格迥异的经典诗作——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卢纶的《塞下曲》和王冕的《墨梅》。这三首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更是小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为什么这些千年前的诗歌至今仍被选入教材?它们究竟有哪些值得我们细细质量的魅力呢?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中的离别与坚守

“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的这首送别诗开篇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烟雨朦胧的江景图。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里面的这首诗,通过连绵的夜雨渲染出离别的愁绪,但诗人并未沉溺于伤感。”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一千古名句,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给孩子们传递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教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诗人要在离别时提到”冰心玉壶”?这个比喻想表达什么?通过讨论,让孩子们领会古人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品格。

《塞下曲》:夜色中的英雄气概

卢纶的《塞下曲》为我们呈现了完全不同的画面——”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里面的这首边塞诗,短短四句就勾勒出一个紧张刺激的狩猎场景,展现了古代将领的英勇与果敢。

特别是”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这一夸张描写,既表现了将军的神勇,又给读者留下无限想象空间。教学时不妨问问学生:你觉得将军的箭真的能射进石头吗?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这些难题引导孩子们领会诗歌中的夸张手法和英雄形象塑造。

《墨梅》:淡墨中的高洁品格

王冕的《墨梅》则是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里面最富哲理的一首。”朵朵花开淡墨痕”描绘的不是诚实的梅花,而是画家笔下的墨梅,这种艺术表现本身就很有深意。而”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不慕虚荣、坚守高洁品格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特别适合引导孩子们思索:为什么诗人说”不要人夸好颜色”?”清气”指的是什么?通过这些难题的探讨,可以帮助学生领会中国传统文人重视内在素质的价格觉悟。

三首诗歌的共通教学价格

虽然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里面的三首诗题材各异,但它们都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典范之作。《芙蓉楼送辛渐》教会我们在离别中坚守品格;《塞下曲》让我们感受英雄气概;《墨梅》则启发我们思索人生的价格。这三首诗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价格观具有重要影响。

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比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不同题材诗歌的特点;也可以通过绘画、朗诵等形式,加深学生对诗歌意境的领会。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孩子们从这些古诗中汲取灵魂营养,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