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弯半径”一个描述车辆(或其他可转向物体,如飞机、船舶)转弯能力的参数。它最核心、最常用的定义是:
最小转弯半径 (Minimum Turning Radius):
定义: 车辆路线盘打到极限位置(最大转向角)并以最低稳定速度转弯时,其外侧前轮中心点(或外侧前轮胎接地中心点)所画出圆周轨迹的半径。
核心要点:
1. 路线盘打到底: 这是车辆能达到的最尖锐的转弯情形。
2. 外侧前轮中心轨迹: 测量的是车辆实际转弯轨迹的大致,通常以外侧前轮接地中心的运动轨迹为准(也有其他参考点,但这个最常用)。
3. 圆形轨迹: 假设车辆在平坦水平路面上进行稳定的圆周运动。
4. 半径: 指这个圆形轨迹的半径值。
5. 最小: 这是车辆能达到的最小的转弯半径值,代表了车辆的最小转弯空间需求,是衡量车辆机动灵活性(尤其是在狭窄空间掉头、泊车)的关键指标。
通俗领会:
想象一下你的车路线盘完全打死,接着慢慢转一个完整的圆圈。这个圆圈有多大这个圆圈的半径就是你的车的“最小转弯半径”。半径越小,意味着这个圆圈越小,车辆在狭小空间里掉头、转弯就越灵活、越容易。
关键区分与补充说明:
1. 圆心位置: 转弯时,所有车轮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瞬时中心(圆心)转动。转弯半径就是这个圆心到测量点(通常是外侧前轮中心)的距离。
2. 外侧前轮中心 vs. 车身最外点:
标准定义通常指的是外侧前轮中心轨迹的半径。
实际操作中(例如判断能否通过一个狭窄弯道),需要考虑车身最外点扫过的最大半径。这个值会比标准定义的最小转弯半径更大,由于它包含了车身的宽度和悬伸。
有时提到“车身转弯半径”就是指车身最外点扫过的半径。
3. 转弯直径 (Turning Diameter):
这是另一个常用指标,指的是车辆路线盘打到极限位置转弯时,外侧前轮中心轨迹形成的圆形轨迹的直径。
它与最小转弯半径的关系非常简单:转弯直径 = 2 × 最小转弯半径。汽车规格表上经常同时列出两者。
4. 影响影响: 最小转弯半径主要取决于:
轴距: 轴距越短,转弯半径通常越小(如小型车)。
最大转向角: 车轮能转动的角度越大,转弯半径越小。
轮胎尺寸与轮距: 也有一定影响。
在日常语境和技术规格中,“转弯半径”通常指的就是“最小转弯半径”,它定义了车辆路线盘打到底进行极限转弯时所需的最小圆形空间半径(以米或英尺为单位),是衡量车辆在狭窄空间机动性的最重要指标其中一个。较小的转弯半径意味着更好的机动性和灵活性。